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科室新闻 >

科室新闻

由北京协和医院肝脏外科完成的临床GP73测定的大样本、多中心研究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源自:


  我国是乙型肝炎大国,由乙型肝炎发展所致的肝硬化和肝细胞肝癌已为我国医疗资源带来了很大的负担,据最近统计,世界上每新增的2例肝癌患者中就有1例发生在中国。防治乙肝肝硬化的发生,并对肝癌进行早期的诊断和治疗是我国肝脏学界面临的重要任务。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汤钊猷院士为代表的老一辈医学家在世界上首先以大规模临床测试甲胎蛋白(AFP)作为早期诊断肝癌的主要手段,继之以早期肝癌的手术切除,在国内以至世界上在小肝癌治疗领域里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目前AFP已成为临床上最常用的、几乎是唯一的肝细胞肝癌的血清标记物。

  在之后的数十年的临床实践中,临床医师发现AFP还是存在敏感率不甚满意的缺憾,虽报道不一,但约有平均在一半或一半以上稍高水平,使部分的早期肝癌患者事实上还是未得不到早期的发现。2007年11月1日发表的Nature Medicine上介绍一种高尔基体跨膜糖蛋白GP73,在目前世界上为数极少的数篇报道中,血清学测定这种蛋白显示了明显超过AF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这种蛋白的发现是新近广泛的蛋白组学研究的成果之一,它的发现可能成为肝癌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新的希望。

 由北京协和医院肝脏外科完成的临床GP73测定的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可能是我国和整个亚洲地区最先、最完整报道的一组工作,他们联合了国内最大的肿瘤研究所医科院肿瘤研究所和国内高发病地区的江苏启东肿瘤研究所,利用标本库收集了一千八百多例标本。结果令人欣慰地提示,GP73诊断临床肝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高达74%和94%,与同组患者监测到的AFP敏感性有较大的差异,并且在乙肝病毒携带者身上GP73也有增高现象。同时他们还对肝脏其他良、恶性肿瘤、肝脏转移性肿瘤及术后复发肿瘤等进行了检测,获得了相当有价值的结果。北京协和医院肝脏外科联合医科院的基础研究所,对GP73和肿瘤的互相因果关系从转基因和细胞分子生物学层面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发现GP73可能是肿瘤发生过程分泌的一种蛋白。这项工作提示了在我国以乙肝为基础的肝癌患者中,GP73在今后的早期诊治和监测中的积极意义,可能成为临床上新型的肝癌血清学标记物。他们最新研究成果的总和不但在临床病例上而且在基础研究上已在国际上处明确的领先地位。